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(没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?)

2023-11-08 41阅读

本文目录

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(没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?)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1. 没而识之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?
  2. 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?
  3. 敏而好不耻下问而不厌诲人不倦什么意思?
  4. 而不厌,诲人不倦的意思是什么?
  5. 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哪位古人?

没而识之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?

“默而识之,而不厌,诲人不倦”的意思是:将知识默记在心,勤奋习没有满足的时候,教导别人也不感到疲倦。
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篇》。

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,继续谈论治的方法问题。前面说他本人“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”,此章则说他“而不厌,诲人不倦”;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。这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,以至于在今天,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说。

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?

“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”的意思是:习不觉得满足,教人不知道疲倦

一、出处

春秋孔子《论语·述而》:子曰:“默而识(zhì)之,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

默默地记住(所的知识),习不觉得满足,教人不知道疲倦,对我来说,还有什么遗憾呢?

三、造句

同们都应该有对自己“而不厌”,对他人诲人不倦的精神。

敏而好不耻下问而不厌诲人不倦什么意思?

意思是那些天资聪颖而又十分好的人,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、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。习知识不感到厌倦,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。 注释:耻:羞耻,奇耻大辱 出处 :《论语·公冶长》:子贡问曰:“孔文子何以谓之‘文’也?”

子曰:“敏而好,不耻下问。是以谓之文也。”

解释: “凡人性敏者多不好,位高者多耻下问。故谥法有以‘勤好问’为文者,盖亦人所难也。

孔圉得谥为文,以此而已。”

(释义:天性聪敏的多不爱习,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问为耻。因此谥法中将”勤好问“谥为文,这大概就是人们的困难之处吧。

孔圉能够谥为文,也就是因为这样而已。)

用法 :动宾式;作主语、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,形容虚心求教 反义词 :好为人师、骄傲自满 示 例 :真正的大问家,在术上都是精益求精,不断完善认知,有时甚至不耻下问,汲取营养。 演变 :现常指”聪明且好习,不耻于向不如自己的人来问。“但这是一个错误的解释。

而不厌,诲人不倦的意思是什么?

意思

做人要不断习,不感到厌烦;教育生要有耐心,不感到疲倦。

拓展资料

《论语》是孔子及其的语录结集,由孔子及再传编写而成,至战国前期成书。全书共20篇492章,以语录为主,叙事为辅,主要记录孔子及其的言行,较为集中地现了孔子的主张、伦理思想、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。此书是儒家派的著作之一,与《大》《中庸》《孟子》并称“四书”,再加上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礼记》《周易》《春秋》,总称“四书五经”。

《论语》在古代有3个版本:《古论》、《鲁论》和《齐论》。现在通行的《论语》是由《鲁论》和《古论》整理形成的版本。

《论语》是儒家派的著作之一,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散文集,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的言行,集中现了孔子的、审美、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。《论语》内容涉及、教育、文、哲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。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时期,其主内容就已初始创成;孔子去世以后,他的和再传代代传授他的言论,并逐渐将这些口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,因此称为“论”;《论语》主要记载孔子及其的言行,因此称为“语”。清朝赵翼解释说:“语者,圣人之语言,论者,诸儒之讨论也。”其实,“论”又有纂的意思,所谓《论语》,是指将孔子及其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。现存《论语》20篇,492章,其中记录孔子与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,记孔门相互谈论之语48章。

【参考资料】

来自条百科:

s://baike/wiki/%E8%AE%BA%E8%AF%AD/19444928?prd=home_search&search_id=5e9jg5713i0000&view_id=4yidv8lwzpk000

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哪位古人?

出自孔子及其的记载。

而不厌,诲人不倦

摘自《论语·述而篇》

解释:努力习而从不满足,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。

《论语》是孔子及其的语录结集,由孔子及再传编写而成,至战国前期成书。全书共20篇492章,以语录为主,叙事为辅,主要记录孔子及其的言行,较为集中地现了孔子的主张、伦理思想、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。作品多为语录,但辞约义富,有些语句、篇章形象生动,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,浅近易懂,而用意深远,有一种雍容和顺、纡徐含蓄的风格,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。

免责声明:文章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,如有异议请发送邮件到管理员邮箱并注明文章链接和问题,我们收到后会即刻删除,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