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三顾茅庐的小说原文?

2023-11-08 121阅读

本文目录

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三顾茅庐的小说原文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1. 三顾茅庐的原文?
  2. 隆中对三分天下原文?
  3. 隆中对怎样断句?
  4. 隆中对原文及注释?
  5. 石小生徐谟游隆中记原文?

三顾茅庐的原文

三顾茅庐的课文原文  

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,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,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,但都没有见着。  

冬去春来,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,可是他的`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。张飞嚷道:“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。他如果不来,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!”刘备生气地说:“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,这次你就不要去了!”张飞答应不再无礼,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。  

他们来到隆中,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,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。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,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,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,景色秀丽宜人。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,刘备就下马步行。到了诸葛亮的家,刘备上前轻轻敲门。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,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。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,吩咐关羽、张飞在门口休息,自己轻轻地走进去,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。等了半晌工夫,诸葛亮翻了一个身的,又朝里睡着了。又等了一个时辰,诸葛亮才悠然醒来。刘备快步走进草堂,同诸葛亮见面。  

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,提出了三分天下、最后取胜的策略。刘备听了茅塞顿开,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。  

诸葛亮出山后,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,两人同桌饭,同榻睡觉,一起讨论天下大事。刘备高兴地对关羽、张飞说:“我得到诸葛先生,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!”

隆中对三分天下原文?

亮躬耕陇亩,好为《梁父吟》。身高八尺,每自比于管仲、乐毅,时人莫之许也。惟博陵崔州、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,谓为信然。

时先主屯新野。徐庶见先主,先主器之,谓先主曰:“诸葛孔明者,卧龙也,将军岂愿见之乎?”先主曰:“君与俱来。”庶曰:“此人可就见,不可屈致也。将军宜枉驾顾之。”

由是先主遂诣亮,凡三往,乃见。因屏人曰:“汉室倾颓,奸臣窃命,主上蒙尘。孤不度德量力,欲信大义于天大,而智太短浅,遂用猖獗,至于今日。然志犹未已,君谓计将安出?”

亮答曰:“自董卓已来,豪杰并起,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。曹比于袁绍,则名微而众寡,然遂能克绍,以弱为强者,非惟天时,抑亦人谋也。今已拥百万之众,挟天子而令诸侯,此诚不可与争锋。孙权据有江东,已历三世,国险而民附,贤能为之用,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。荆州北据汉、沔,利尽南海,东连吴会,西通巴、蜀,此用武之国,而其主不能守,此殆天所以资将军,将军岂有意乎?益州险塞,沃野千里,天府之土,高祖因之以成帝业。刘璋暗弱,张鲁在北,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,之士思得明君。将军既帝室之胄,信义著于四海,总揽英雄,思贤如渴,若跨有荆、益,保其岩阻,西和诸戎,南抚夷越,外结好孙权,内修政理;天下有变,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、洛,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,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?诚如是,则霸业可成,汉室可兴矣。”

先主曰:“善!”于是与亮情好日密。

关羽、张飞等不悦,先主解之曰:“孤之有孔明,犹鱼之有水也。愿诸君勿复言。”羽、飞乃止。

隆中对怎样断句?

>

原文:

亮/躬耕陇亩,好为《梁父吟》。身长八尺,每/自比于管仲、乐毅,时人/莫之许也。惟/博陵崔州、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,谓为信然。 时/先主屯新野。徐庶见先主,先主器之,谓先主曰:“诸葛孔明者,卧龙也,将军岂愿见之乎?”先主曰:“君与俱来。”庶曰:“此人可就见,不可屈致也。将军/宜枉驾顾之。” 由是/先主遂诣亮,凡三往,乃见。因屏人曰:“汉室倾颓,奸臣窃命,主上蒙尘。孤/不度德量力,欲信大义/于天下;而智术浅短,遂用猖蹶,至于今日。然志犹未已,君谓计将安出?” 亮答曰:“自/董卓已来,豪杰并起,跨州连郡者/不可胜数。曹/比于袁绍,则名微/而众寡。然/遂能克绍,以弱为强者,非惟天时,抑亦人谋也。今/已拥百万之众,挟天子/而令诸侯,此诚不可/与争锋。孙权据有江东,已历三世,国险而民富,贤能为之用,此/可以为援/而不可图也。荆州北据汉、沔,利尽南海,东连吴会,西通巴蜀,此用武之国,而/其主不能守,此殆天/所以资将军,将军/岂有意乎?益州险塞,沃野千里,天府之土,高祖因之/以成帝业。刘璋暗弱,张鲁在北,民殷国富/而不知存恤,之士/思得明君。将军/既帝室之胄,信义/著于四海,总揽英雄,思贤如渴,若跨有荆、益,保其岩阻,西和诸戎,南抚夷越,外结好孙权,内修政理;天下有变,则命一上将/将荆州之军/以向宛、洛,将军/身率益州之众/出于秦川,百姓/孰敢不箪食壶浆,以迎将军者乎?诚如是,则霸业可成,汉室可兴矣。” 先主曰:“善!”于是与亮情好日密。 关羽、张飞等不悦,先主解之曰:“孤之有孔明,犹鱼之有水也。愿诸君勿复言。”羽、飞乃止。

译文

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,喜爱吟唱《梁父吟》。他身高八尺,常常把自己与管仲、乐毅相比,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。博陵崔州,颍川的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,说是确实这样。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。徐庶拜见刘备,刘备很器重他,徐庶对刘备说:“诸葛孔明是卧龙啊,将军可愿意见他吗?”刘备说:“您和他一起来吧。”徐庶说:“这个人只可以到他那去拜访,不能委屈他,召他上门来,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。”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,总共去了三次,才见到。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,说:“汉王朝的统治崩溃,奸臣窃取了政权,皇上遭难出逃。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(能否服人),估计自己的力量(能否胜人),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,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、办法很少,就因此失败,弄到今天这个局面。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停止,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?” 诸葛亮答道:“自从董卓作乱以来,各地豪杰同时兴起,跨州连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。曹同袁绍相比,名位低贱,兵力又少,然而曹终于败了袁绍,以弱胜强的原因,不是时机有利,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谋划得当。现在曹已经拥有百万大军,控制着皇帝向诸侯发号施令,这实在是不能同他较量的。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世了,那里地势险要,百姓归顺,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,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以它为外援,而不可以谋取。荆州北靠汉水、沔水,南边可以沿海一带,东面和吴郡、会稽郡相连,西面和巴郡、蜀郡相通,这是个战略要地,而刘表却没能力守住它,这大概是形势给您提供的机会,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?益州地势险要,有广阔肥沃的土地,是个富饶的地方,高祖凭借着它建立了帝业。刘璋昏庸懦弱,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,那里人口众多,物产丰富,刘璋却不知道爱惜,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。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,又声望很高,闻名天下,广泛接纳英雄,思慕贤才如饥似渴。如果能占据荆、益二州,守住险要的地方,与西边的各少数民族和好,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,对外联合孙权,内部革新;一旦形势发生变化,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向中原进军,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出秦川,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!如果真能这样做,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,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。” 刘备说:“好!”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。 关羽、张飞等人不高兴了,刘备劝解他们说:“我有了孔明,就像鱼得到水一样。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什么了。”关羽、张飞才静下来。

其他的可以根据译文进行划分!

答于 2011-07-29

隆中对原文及注释?

原文及注释:

. 

1,隆中对原文: 

>

亮躬耕陇亩,好为《梁父吟》。身长八尺,每自比于管仲、乐毅,时人莫之许也。惟博陵崔州、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,谓为信然。

>

  时先主屯新野。徐庶见先主,先主器之,谓先主曰:“诸葛孔明者,卧龙也,将军岂愿见之乎?”先主曰:“君与俱来。”庶曰:“此人可就见,不可屈致也。将军宜枉驾顾之。”

>

  由是先主遂诣亮,凡三往,乃见。因屏人曰:“汉室倾颓,奸臣窃命,主上蒙尘。孤不度德量力,欲信大义于天下;而智术浅短,遂用猖蹶,至于今日。然志犹未已,君谓计将安出?”

>

  亮答曰:“自董卓以来,豪杰并起,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。曹比于袁绍,则名微而众寡。然遂能克绍,以弱为强者,非惟天时,抑亦人谋也。今已拥百万之众,挟天子而令诸侯,此诚不可与争锋。孙权据有江东,已历三世,国险而民附,贤能为之用,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。荆州北据汉、沔,利尽南海,东连吴会,西通巴、蜀,此用武之国,而其主不能守,此殆天所以资将军,将军岂有意乎?益州险塞,沃野千里,天府之土,高祖因之以成帝业。刘璋暗弱,张鲁在北,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,之士思得明君。将军既帝室之胄,信义著于四海,总揽英雄,思贤如渴,若跨有荆、益,保其岩阻,西和诸戎,南抚夷越,外结好孙权,内修政理;天下有变,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、洛,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,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?诚如是,则霸业可成,汉室可兴矣。”

>

  先主曰:“善!”于是与亮情好日密。

>

  关羽、张飞等不悦,先主解之曰:“孤之有孔明,犹鱼之有水也。愿诸君勿复言。”羽、飞乃止。

>

2,译文

 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,喜爱吟唱《梁父吟》,他身高八尺,常常把自己和管仲、乐毅相比,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。博陵的崔州,颍川(河南禹州)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,说确实是这样。

>

 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。徐庶拜见刘备,刘备很器重他,徐庶对刘备说:“诸葛孔明这个人,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,将军可愿意见他?”刘备说:“您和他一起来吧。”徐庶说:“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,不可以委屈他,召他上门来,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”。

>

 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,总共去了三次,才见到诸葛亮。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,说:“汉室的统治崩溃,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,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。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,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,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,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,就因此失败,弄到今天这个局面。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,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?”

>

  诸葛亮答道:“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,各地豪杰同时起兵,占据州、郡的人数不胜数。曹与袁绍相比,声望少之又少,然而曹最终之所以能败袁绍,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,不依靠的是天时好,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。现在曹已拥有百万大军,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,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。孙权占据江东,已经历三世了,地势险要,民众归附,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,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,但是不可谋取他。荆州北靠汉水、沔水,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,东面和吴郡、会稽郡相连,西边和巴郡、蜀郡相通,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,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,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,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?益州地势险要,有广阔肥沃的土地,自然条件,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。刘璋昏庸懦弱,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,那里殷实富裕,物产丰富,刘璋却不知道爱惜,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。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,而且声望很高,闻名天下,广泛地罗致英雄,思慕贤才,如饥似渴,如果能占据荆、益两州,守住险要的地方,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,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,对外联合孙权,对内革新;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,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直指中原一带,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从秦川出击,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,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?如果真能这样做,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,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。”

 刘备说:“好!”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。关羽、张飞等人不高兴了,刘备劝解他们说:“我有了孔明,就像鱼得到水一样。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。”关羽、张飞于是不再说什么了。

石小生徐谟游隆中记原文?

作者徐谟(1522-1593),嘉定(今属上海)人,明嘉靖二十九年(1550)进士,授职方主事,明穆宗即位,漠起用为南阳知府,升湖广副使,分巡襄阳,仕至礼部尚书。原文如下:

>

《游隆中记》

>

明·徐谟

>

跨汉江南北不三百里而近,盖有两隆中云。(案评一:徐谟陈述当时地理现状,诚然已经是两个"隆中"现实存在。)

>

隆中者,为汉昭烈三顾孔明处。(案评二:隆中,与诸葛亮的关系——三顾茅庐发生地。)

>

其一距襄阳城西三十里,在今伏龙山中;其一在南阳者,薄城八里,即所谓八里冈。冈势蜿蜒如带,高数丈,即其上以祀孔明,亦曰隆中。(案评三:徐谟陈述两个隆中的地理坐标。)

>

今宛、襄人争互是之不能决,余盖尝两游焉。(案评四:徐谟因为南襄争议,想亲历两个隆中之游历,以辩真伪——这也是他书《游隆中记》之目的。)

>

苏长公《万山诗》曰“谁言襄阳野,生此万乘师”,盖指今伏龙山云。(案评五:徐谟认为苏轼《万山诗》,大概是指今伏龙山云——这是徐谟个人猜测,但苏轼的《万山诗》地理坐标明确,其对万山周边江景、环境风景描述清晰——但万山是万山,伏龙山是伏龙山,地标明确且不同。苏轼在万山游历之时,还只限于是"传云古隆中,万树桑柘美"。

>

原诗文:

>

西行度连山,北出临汉水。

汉水蹙成潭,旋转山之趾。

禅房久已坏,古甃含清泚。

下有仲宣栏,绠刻深容指。

望西北,隐隐龟背起。

传云古隆中,万树桑柘美。

月炯转山曲,山上见洲尾。

绿水带沙,盘盘如抱珥。

山川近且秀,不到懒成耻。

问之安能详,画地费簪箠。

免责声明:文章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,如有异议请发送邮件到管理员邮箱并注明文章链接和问题,我们收到后会即刻删除,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