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传统风俗,端午节习俗及寓意?

2023-11-15 31阅读

本文目录

端午节传统风俗,端午节习俗及寓意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1. 端午节习俗及寓意?
  2.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?
  3. 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?
  4.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?
  5.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有哪些?

端午节习俗及寓意?

端午节是传统节日之一,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。端午节的习俗和寓意丰富多样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端午节习俗及其寓意:

>

1. 龙舟竞渡:端午节时,人们会组织龙舟竞赛,划龙舟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。这一习俗寓意着团结协作、勇往直前,并追忆屈原的爱国精神。

>

2. 粽子: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,用糯米、豆沙、肉类等馅料包裹在竹叶或芦苇叶中蒸煮而成。粽子寓意着避邪驱瘟、祈福健康,并向屈原致敬。

>

3. 悬挂艾草和菖蒲:人们会在门口悬挂艾草和菖蒲,或将艾草放在家中,以驱除邪气和疫病,家庭安健康。

>

4. 穿五彩丝线和香囊:人们会系上五彩丝线,佩戴香囊,以驱邪、祈求安和吉祥。

>

5. 饮食习俗:除了粽子,端午节还有一些特色的饮食习俗,如喝雄黄酒、菖蒲饭等。这些食物寓意着驱邪、祈福健康。

>

6. 赛百龙:在部分地区,人们会表演百人龙舞,形成一条长龙,象征着团结、繁荣和。

>

端午节的习俗和寓意旨在祈求祥瑞、庇佑家庭安、驱邪避瘟、追忆历史英雄等。这些习俗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,也是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。

>>

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?

一、端午节的来历

1、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民俗大节,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,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。

2、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,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;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、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。

3、总的来说,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图腾祭祀,把端午视为“恶月恶日”起于北方,注入夏季时令“祛病防疫"风尚,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,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内涵相沿迄今。

4、“端”字有“初始”的意思,因此“端五”就是“初五”。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“午”月,因此“端五”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“端午”。《燕京岁时记》记载:“初五为五月单五,盖端字之转音也。”

5、在湖北、湖南、贵州、四川一带,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。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。

二、端午节的习俗

1、在远古时代,百越之地就有在阳气旺盛的午月午日,用刻画上龙形的舟楫载上古粽籺等贡祭品以竞渡形式祭祀龙祖习俗;时至今日,扒龙船仍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。

2、有典籍记载的最早出现端午时食,应属西汉的“枭羹”。《史记》“孝武本纪”注引如淳言:“汉使东郡送枭,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。以恶鸟,故食之”。锉是端午的主角-粽子,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。一直要到晋朝,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。

3、饮蒲酒、雄黄、朱砂酒,以酒洒喷。明冯应京《月令广义》:“五日用朱砂酒,,用酒染额胸足心,无会虺(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)蛇之患。又以洒墙壁门窗,以避毒虫。”此俗流传较广。

4、挂艾草、菖蒲、榕枝。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、菖蒲(蒲剑)或石榴、胡蒜,通常将艾、榕、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,然后插或悬在门上。因为菖蒲天中五瑞,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,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“百阴之气”,叶片呈剑型,插在门口可以避邪。

5、香包,香包又叫香袋、香囊、荷包等,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,有用碎布缝成的,内装香料(用白芷、川芎、芩草、排草、、甘松、高本行制成),佩在胸前,香气扑鼻。

6、躲端午,时端午节习俗,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家度节。简称“躲午”,亦称“躲端五”。俗以五月、五月五日为恶月、恶日,诸事多需避忌,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。

【参考资料】条百科s://baike/wiki/端午节?search_id=2olbvlpd1krp4w&prd=search_sug&view_id=34vuv94u23dzi8

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?

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。端午祭龙礼俗与原始信仰、祭祀文化、干支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天象有关。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的奥秘,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。

另外,端午节的由来也与人物传记有关。

流传甚广的“历史人物纪念”观点,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《续齐谐记》及宗檩的《荆楚岁时记》,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。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、纪念曹娥、纪念介子推等。

扒龙舟

古代的越民族以龙为图腾,为了表示自己是“龙种”身份,他们不有断发文身的风俗,而且在每年端午这天,举行一次的图腾祭。其中便有类似于今天的竞渡游戏,这就是竞渡习俗的由来。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,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,乃遗俗也。

2、端午食粽

粽,即“粽籺”,俗称粽子,主要材料是糯米、馅料,用箬叶(或柊叶)包裹而成,形状多样,有尖角状、四角状等。粽子由来久远,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的贡品。

3、放纸鸢

纸鸢,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,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,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,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。在南方一带,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“放殃”。

4、拴五色丝线

传统文化中,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"青、红、白、黑、黄"被视为吉祥色。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,曾是很流行的节俗。传到后世,即发展成如长命缕、长命锁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,制作也日趋,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。

5、洗草药水

草药水,即是古籍记载的沐兰汤,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、去邪气。端午日是草木一年性的一天,端午日遍地皆是药。端午期间,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,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6、午时水

午时水,即是在端午日午时于井里上来的水。端午节"午时水”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。重午日的午时,阳上加阳,所以“午时水”有“极阳水”、“龙目水”、“正阳水”之称。

7、浸龙舟水

龙舟水,发生在小满至夏至期间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,雨与龙是联系在一起的,龙不是祥瑞之物、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,龙飞天上,行云布雨。

8、佩豆娘

旧时端五节妇女的饰,多见于江南。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。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,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。

>

9、拜神祭祖

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。“天地者,生之本也;先祖者,类之本也。”天地是生命的根本,祖先是人类的根本,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,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。

10、画额

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的习俗,云可驱避毒虫。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画“王”字,一借雄黄以驱毒,二借猛虎(“王”似虎的额纹,又虎为兽中,因以代虎)以镇邪。

11、挑端午担

宁波旧俗,毛女婿要在端午节挑“端午担”送到女方家。“端午担”,少者四色,多者八色,黄鱼要成双 [141] 。 按礼节,丈人丈母要把部分“节货”作“礼货”送还女婿家。

12、采药、制凉茶

采药是的端午节习俗之一。民俗认为,端午阳气旺盛,是草木一年性的一天,端午遍地皆药。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,药性好,才于此日形成此俗。

13、端午雨

端午下雨南方称之为龙舟水、端阳水,洗龙舟水能去晦气、带来吉祥。北方认为端阳无雨是丰年,端午日雨,鬼灾;五月五日哨,人曝药,岁无灾;雨则鬼曝药,人多病;此种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;

14、跳钟馗

一种民间舞蹈,又称“嬉钟馗”。据悉,跳钟馗,源自北宋,是古徽州遗存下来的一种传统民俗表演,有《出巡》、《嫁妹》、《除五毒》等多种内容,现了民众崇尚钟馗的刚正不阿和祈盼除害降福的美好愿望。

15、斗草

斗草是一种由采草药衍生而成的民间游戏,於端午日外出,找些奇花异草互相比赛,以新奇或品种多者为胜。起源无考,普遍认为与中医药的产生有关。

16、马球

马球,是骑在马上,持棍球,古称击鞠。北方民族没有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,但会在端午这天射柳和马球,这很明显是来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竞技遗俗。

以上就是小编的分享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。

端午节有哪些习俗?

 端午节主要有以下习俗:  1、粽子 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,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,为恐鱼掉,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,外缠彩丝。后来,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。粽子用江米、黄米、小枣做成,俗称“二米粽子”。

  2、挂艾草  端午节当天,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,蚊虫害怕这种味道,能起到驱蚊的效果。  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,古人称之为“水剑”,说它可“斩千邪”。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“小人儿”、“小葫芦”等形状,挂在儿童脖子上,以求吉利。也会挂在门楣,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。

  3、赛龙舟  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,以免鱼掉屈原的身。王作楫说,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、鸭标、铁标,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。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,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上蝴蝶结。

  4、五毒饼  端午节临近夏至,天气越来越炎热,滋生,人容易中暑生病,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。据说,了五毒饼可以抵力,灭虫免灾。

  5、斗百草  古时人们到端午节,会结伴去郊外采药,采药途中会斗草玩,逐渐形成习俗。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,双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。游戏开始后,二草相勾,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,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。

  6、收五毒  端午节时,女孩要在胸前别上“缯子”,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、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。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,里面收进“五毒”图案,意思是“收”了五毒。  7、贴葫芦花  因为葫芦是“福禄”的谐音。古时人们会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,里面包括“五毒”图案,称为“葫芦花”,五月一日贴出,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,称为“扔灾”。  8、点雄黄酒  在端午节还有点雄黄酒的习俗,会把酒在男孩的额上写“王”字,在女孩的上点五个点,人们认为,这样蚊虫苍蝇会被雄黄酒,驱邪避害。

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有哪些?

从“名称”来说端午节起源

端午节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、重午(五)节、粽子节、浴兰节、菖蒲节(艾节)、女儿节等,还有天医节、草药节、上日等20多种叫法。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。

一是按时间起名:如端午、重五、天中(夏至前后,太阳直射点在北归线,太阳是一年里最当中的一天)、五月节、地蜡节、五黄节、夏节等。二是按气候、天气、节令起名:如端阳、躲午、正阳、当五汛等。端午接近夏至,太阳毒;南方地区潮湿闷热,多山林地带,容易形成瘴气瘟疫;各种毒虫蚁兽频繁出没;此时又属于南方汛期,容易出现山洪灾害。三是按习俗起名:如龙舟、粽子、浴兰、女儿、菖蒲、艾叶、天医、草药等。此外,还有龙节等称呼,表明端午与龙有关。闻一多认为,端午节起源于吴越民族的龙图腾崇拜,有不少者认同。

名称可能并不能完全说明节日的全部来源。现当代以来,者对传统节日的研究也日渐深入,认为传统节日与原始信仰、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都有关系。

>

从“习俗”来谈端午节起源

端午节的习俗远不止20多种,除了与其名称有关的习俗外,其他习俗多半与时间、气候、节令等有关,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粽子和划龙舟。

粽子。这个习俗长时间以来被认为与屈原有关,但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与《楚辞》均没有明确说明屈原投江的时间,最早记录屈原五月初五投江的是南朝梁吴均所作的志怪《续齐谐记》。在晋代将屈原和粽子及龙舟关联,一则表明在当时屈原对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,二是他的气节深受时人敬重。粽子纪念屈原是较有代表性的说法,其实还有纪念伍子胥、介子推和孝女曹娥之说,只是屈原说的影响最广。

>

合浦县群众展示制作的客家风味肉粽。

划龙舟。划龙舟与龙图腾崇拜有一定的关系。据河姆渡遗址等史前文化来看,早在7000年前或更早,当时的先民就有竞渡所用的独木舟和木桨。据考证,进行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,所以划龙舟应该首先在我国南方盛行,后来逐渐扩大。

免责声明:文章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,如有异议请发送邮件到管理员邮箱并注明文章链接和问题,我们收到后会即刻删除,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