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岳赏析(望岳古诗朗诵)

2023-11-24 55阅读

大家好,如果您还对望岳赏析不太了解,没有关系,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望岳赏析的知识,包括望岳古诗朗诵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,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,下面我们就开始吧!

望岳赏析(望岳古诗朗诵)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《望岳》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诗,第一句是“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未了。”这句诗意境深远,表达了杜甫对泰山的景色和历史文化的敬仰和思考。岱宗是泰山的别称,表现了它的崇高地位和历史底蕴。而“齐鲁青未了”则是指泰山独特的自然风光,也是对泰山文化的推崇。整首诗流畅优美,字句间相互呼应,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深情和景观的美好,是一首经典的描写山水的诗篇。

《望岳》的原文:

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未了。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荡胸生曾云,决眦入归鸟。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.

《望岳》的翻译:

巍峨的泰山,到底如何雄伟?走出齐鲁,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。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,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。层层白云,荡涤胸中沟壑;翩翩归鸟,飞入赏景眼圈。定要登上泰山顶峰,俯瞰群山,豪情满怀。

一、《望岳》

1、赏析:全诗以诗题中的“望”字统摄全篇,句句写望岳,但通篇并无一个“望”字,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,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。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,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,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。若论气骨峥嵘,体势雄浑,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。

2、关于作者:杜甫(公元712年-公元770年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。汉族,祖籍襄阳,河南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)人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"老杜"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,被后人称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被称为"诗史"。后世称其杜拾遗、杜工部,也称他杜少陵、杜草堂。

杜甫创作了《春望》、《北征》、《三吏》、《三别》等名作。759年杜甫弃官入川,虽然躲避了战乱,生活相对安定,但仍然心系苍生,胸怀国事。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,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,从其名作《饮中八仙歌》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,他有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宏伟抱负。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,但后来声名远播,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,大多集于《杜工部集》。

3、创作背景: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。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(736),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,到兖州去省亲——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。此后大约三四年内,他一直在山东、河北一带漫游,结交了不少朋友,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。

杜甫望西岳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,通过描绘峭壁、云雾、流水等自然景观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具体来说,诗歌开篇即以“空山不见人”的景象引入,这种“空”和“无”的感觉,暗示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秘的认同。接下来,描写西岳峭壁,表现出诗人面对巍峨的山势的感慨,由此展示出自己的渺小。其后,描绘云雾缥缈环绕的山头和纷至沓来的流水,呈现出自然优美的形态和流动的生命力。这首诗歌内容延伸了杜甫诗歌的主题和风格,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沉思。同时,也启示我们要珍视自然,尊重自然界的力量,这是我们时代亟待的一种生态理念。

关于望岳赏析的内容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文章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,如有异议请发送邮件到管理员邮箱并注明文章链接和问题,我们收到后会即刻删除,谢谢